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做农业必须有特色,但特色农产品也不好玩!

    信息发布者:砂河镇村网通
    2017-04-27 14:20:22    来源:农业电商   转载

    有人说,做农业必须有特色,于是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产品纷纷登场,总结起来有六种类型:特有、特用、特优、特大、特久、特响。

    那么,这是否意味着特色农产品就一定有市场,就一定能持续地做强做大?并非如此。下面三种典型死法就是目前特色农业的集中体现。

    1

    第一种死法:

    一贯求“特”求“土”,导致生产效率低下,生产成本高企,影响产品的竞争力。

    「分享」做农业必须有特色,但特色农产品也不好玩!

    例如,土猪一定要散养,吃野果喝泉水,这样看来,成本自然很高,但是最终几乎不会改善品质的独特性,纯粹是花钱讲故事,自己忽悠自己。

    很多传统的品种和种养殖方式生产效率低下,生产成本高,此外,产品从外观品质、口感品质、营养品质,到安全品质等并不适合现代人的口味。这就需要在原来特色的基础上,进行改良,以适合市场需要,做到“土洋结合”。

    2

    第二种死法:

    特色的就一定要贵的,不贵的不特色,导致特色农产品适应的群体很窄的,特色农产品当礼品卖成为常见现象。

    「分享」做农业必须有特色,但特色农产品也不好玩!

    特色农产品的独特性在于“特”,而不是“贵”,特不等于贵,更不等于天价,同样的一只土鸡,如果用中草药喂养就要1000元一只,那能消费的人群就所剩不多了,如果只要100块一只,那么中产阶层都买得起,其实特色的成本所差无几。

    同样是枸杞,一般的特级枸杞零售价30-50元一斤,黑枸杞就能卖300-500元一斤,甚至一千多一斤?

    这就是典型的赚快钱方式,想抓住市场求特的心理,想尽快发财,发大财,以为消费者特别是有钱的消费者是傻子,愿意为“特色”买出超出一般同类产品几十倍的价钱。

    这种产业经营思维,极大的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、品牌化,成立一个个做小本生意的笑话,感觉是回到了小农经济商品化的时代。

    3

    第三种死法:

    以为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只顾自己埋头搞特色,不管开发市场,导致特色农产品在产地窝里横。

    「分享」做农业必须有特色,但特色农产品也不好玩!

    很多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经营者喜欢在产地的城市里做销售,在产地的城市既卖不上价也显不出多大特色。

    其实,很多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在产地以外的省城,在北上广深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这些地方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,才是相当一部分特色农产品的消费市场。来源:物美价优农村e商

    村网通老百姓自己的网站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